昨日12时许,市民崔书乾在微信伴侣圈里晒出第七批牡丹图书。从15日起,他在伴侣圈里延续晒出关于牡丹的藏书。他说,许多人在伴侣圈里晒牡丹花,他想通过晒书,让更多人相识牡丹文化,宣传洛阳牡丹。


崔书乾保藏的部门牡丹图书
昨日12时许,市民崔书乾在微信伴侣圈里晒出第七批牡丹图书。从15日起,他在伴侣圈里延续晒出关于牡丹的藏书。他说,许多人在伴侣圈里晒牡丹花,他想通过晒书,让更多人相识牡丹文化,宣传洛阳牡丹。
昨日上午,记者来到崔书乾家,看到了他保藏的100多本牡丹图书和100多张牡丹明信片,个中有一张首届洛阳牡丹花会(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,下同)导游图,弥足贵重。
伴侣圈晒牡丹图书获点赞
《洛阳牡丹三字经》《洛阳牡丹》《洛阳牡丹图谱》《洛阳牡丹画佳构选》《洛阳牡丹穆青拍照》《洛阳牡丹故事》《洛阳牡丹甲全国》……15日12时59分,家住涧西区的崔书乾在伴侣圈里晒出9本关于牡丹的图书,引来不少挚友点赞。
从15日起,崔书乾天天僵持在伴侣圈里晒牡丹图书。“我想通过晒书,让更多人相识牡丹文化,宣传洛阳牡丹。”崔书乾说,他持续3天在伴侣圈里晒牡丹图书,收成400多人点赞。
崔书乾是“书迷”,喜好念书,也喜好藏书。1980年,他从老家滑县来到洛阳事变,从当时起,他就买书、藏书,今朝家里藏书近万册。
“我在伴侣圈里晒书,是想让各人知道关于牡丹有很多图书,牡丹文化博大博识。”崔书乾说,假若有人想相识书中的内容,可以找他借阅。
藏品见证洛阳都市成长
记者看到,在崔书乾的藏品中有一张洛阳牡丹花会导游图,1983年4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,订价0.15元。
“这是首届洛阳牡丹花会的导游图,上面标注了其时洛阳的赏花所在。”崔书乾说,1983年4月15日,首届洛阳牡丹花会开幕式在王城公园牡丹阁进行,洛阳牡丹花会导游图印发实时,便于旅客按图赏花。
这张洛阳牡丹花会导游图表现,除王城公园、牡丹公园、植物园(今西苑公园)外,东花坛、洛阳义士陵园、中国一拖等地均栽培有牡丹,得当抚玩。
“从首届洛阳牡丹花会导游图上可以看到,其时的洛阳都市区在洛河以北、陇海铁路以南的地区,市区阶梯不多。与当时对比,本日的洛阳城可谓日新月异,欣欣向荣。”崔书乾说,askhh.com,这张导游图见证了洛阳都市成长,意义深远。
“牡丹迷”娶了“牡丹仙子”
崔书乾也是“牡丹迷”,20世纪70年月末,他看了一部影戏《秋翁遇仙记》,内容是关于牡丹的,让他印象深刻。
到洛阳事变后的第二年春天,崔书乾正在办公室里事变,听同事说办公楼前花坛里的一株牡丹开了朵花,他当即冲出办公室,跑到花坛旁,当真抚玩那朵率先绽放的牡丹。
“那是我第一次见到真牡丹,花朵艳丽,雍容华贵。我想相识更多关于牡丹的常识,因此,开始寄望汇集与牡丹有关的图书。”崔书乾说,近40年的僵持,他保藏了100多本牡丹图书和100多张牡丹明信片。
让崔书乾最孤高的是,他与洛阳牡丹有缘,还娶了一位“牡丹仙子”。崔书乾的老婆孙梅珍是洛阳人,从小喜好牡丹。2006年,孙梅珍在洛阳网洛阳社区注册会员时,取的网名就是“牡丹仙子”。
“伴侣们都倾慕我把‘牡丹仙子’娶回了家。”崔书乾笑着说,他会珍惜与牡丹的缘分,极力宣传洛阳牡丹,让更多人爱上洛阳牡丹。(洛阳日报记者 余子愚 文/图)